近日,2018中国制造论坛在广东佛山举行。论坛期间,包括朱森第、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等30多位专家和全球各地逾1000多名企业家齐聚一堂,以佛山为样本,共论全球制造业变局下的新产业革命。
依靠草根经济、民营经济崛起的佛山,被多位与会专家认为是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坐标。而作为一个发展的样本,佛山制造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环境。
低廉要素成本带来的比较优势已然消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产业正在加速与制造业结合。“佛山制造业的未来,在于对潜在需求作出积极的反应。”周其仁认为,包括利迅达机器人、美的集团等已经在满足潜在需求上作出了很好的探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在论坛现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以“对潜在需求作出更积极的反应是佛山制造业未来”为主题作演讲,并对七个佛山企业案例进行了剖析:
难以躲避的“成本诅咒”
以美国曾经辉煌一时的钢铁行业为例,周其仁提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遇到“成本诅咒”的问题。
他表示,成本曲线从侧面看就像一个碗,所有的成本降低以后还是会升起来。通过规模效应,把成本摊薄后,成本达到最低点时,利润会达到最高点。但是达到最优点后,成本就会上升,因为达到一定的规模,管理等成本会更高。
“要对付‘成本诅咒’问题,就要不断推出新的成本曲线,用同样的代价,生产更大的价值。”周其仁表示,在当前信息技术极其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否让成本曲线抵抗住“诅咒”,关键在于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选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会把潜在需求开发出来,把潜在用户变成客户。
“佛山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看家本领其实是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周其仁表示,过去的需求是很明显,所以需要敢为人先去满足明显的需求,现在的明显需求已经被满足了,很多潜在的需求正在形成。
论坛现场,周其仁提及7家佛山企业案例,包括海天、飞鱼、利迅达机器人、东方麦田、精艺金属、中国联塑和美的。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从不锈钢领域切入到机器人行业,是基于看到客户招工难的痛点,并且抓住“中间需求”,即机器人集成,并逐步发展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对原来不是我的事,他在意了,就开发出新的机会。”周其仁说道。
而联塑把一个小管道做出大生意,靠的是不断拓宽产品应用场景。周其仁认为,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敏锐把握住客户潜在需求。
靠近市场组织资源配置
“广东精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非常有意思,他是把对手当客户的。”周其仁介绍,精益金属不仅替空调机的厂商研发关键部件,还把自己研发的新设备卖给其他制铜企业。周其仁借此提出,商业活动永远会有更高的境界,只要用心去研究和琢磨,就不会被成本曲线打垮。
“方洪波在美的上任后,主动在全国退掉六七千亩地,把资金回流后作为研发资金,并主动砍掉低附加值产品。”以美的为例,周其仁进一步阐述为了满足潜在的需求,还需要企业家能够灵敏地做出反应。
“一条生产线就是一支队伍,企业家的‘战区’就是靠近消费者的那个灵敏点,一旦发现‘战机’及时捕捉,所有资源聚焦后迅速形成作战能力,这样才能迅速打开市场。”周其仁建议,珠三角许多产业靠惯性在支配,要学美的当断则断,在公司的组织上也要靠近市场来组织所有资源配置。
“技术如果不能去满足需求,就成了纯粹的人类智力的表演。”回归到对新产品、新技术如何选择的问题,周其仁强调,企业家不是发明家,不能为技术而技术,为新而新,而应该为潜在的客户搜索新技术,解决用户需求问题。如果现有的技术没有,就要组织研发,真正让创新落地。
“创新是一个长链条,要有科学家、天才、技术狂人、黑客、创客等各种角色,但是归根结底离不开企业家,因为如果没有企业家,眼花缭乱的技术最后不能变成产品。”周其仁说。
对于佛山的未来,周其仁认为需要一头向潜在需求深挖,另一头为了满足需求,改善企业组织,加强企业响应能力等,而企业家永远是在这中间发挥作用。